【中國農機網 熱點關注】糧改飼是調整農業(yè)種植結構的重要舉措,引導農戶種植全株青貯玉米,在適合種牧草的地區(qū)推廣牧草,將單純的糧倉變?yōu)?ldquo;糧倉+奶罐+肉庫”,將糧食、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調整為糧食、經濟、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。
河南:2018年超額完成糧改飼目標
河南省畜牧局消息,2018年河南省超額完成中央下達的糧改飼目標任務,56個糧改飼試點縣(市、區(qū))全株青貯種植面積108萬畝,占目標任務的112%,示范帶動全省飼料作物種植面積260萬畝。
“通過糧改飼,河南省畜牧養(yǎng)殖規(guī)?;酱蠓嵘?,種養(yǎng)效益不斷提高。”河南省畜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經過測算,去年河南省種植青貯飼草料,畝均純收入較種植籽粒玉米提高21%左右,飼料成本下降9%左右。
陜西:2018年超額完成糧改飼試點任務
2018年,陜西省糧改飼項目實施區(qū)域共完成收貯全株玉米等飼草161萬噸,推廣調整糧改飼種植面積66.8萬畝,分別完成計劃任務的126.1%和157.5%,均超額完成農業(yè)農村部下達的計劃任務。
2018年陜西省糧改飼項目實施區(qū)域以關中奶畜主產區(qū)為重點兼顧陜北肉羊主產區(qū),共在全省1市、14縣(區(qū))和省農墾集團實施。其中,銅川市實行整市推進。
陜西省于2017年12月就足額落實2018年糧改飼補助資金7070萬元,并編制印發(fā)了《2018年陜西省糧改飼工作實施方案》,指導各項目市、縣(區(qū))和省農墾集團落實種植地塊、收貯主體;進一步強化項目管理,按照“資金、任務、責任”三到位原則,由項目市、縣(區(qū))畜牧、財政部門聯合對項目審核把關;加強技術指導,組織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和省畜牧產業(yè)試驗示范中心開展專用青貯玉米等飼草品種篩選試驗示范,2018年陜西省糧改飼項目實施區(qū)域共種植專用青貯玉米近25萬畝。目前,各項目市、縣(區(qū))和省農墾集團糧改飼驗收工作已結束,正在完善資金兌付相關手續(xù)。
甘肅臨夏:以“糧改飼”助推農牧產業(yè)協同發(fā)展
2015年以來,臨夏州以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,按照中央一號文件關于開展“糧改飼”和種養(yǎng)結合模式試點的部署,推動“糧改飼”工作,探索出了一條“糧飼兼顧、草畜配套、以種供養(yǎng)、農牧互促”的循環(huán)農業(yè)發(fā)展和產業(yè)扶貧新路,推動旱作農業(yè)的“第二次革命”。截至目前,“糧改飼”已經成為臨夏州普惠的增收項目,參與農戶達13.5萬戶,其中貧困戶4.9萬戶。
為了進一步加快“糧改飼”助農增收步伐,2018年,臨夏州印發(fā)《關于加快推進2018年糧改飼暨秸稈飼料化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》,在省列5個“糧改飼”試點縣的基礎上,將臨夏縣、永靖縣、臨夏市列為州級試點縣,全州整區(qū)域推進“糧改飼”工作,將“糧改飼”工作作為“一把手”工程,專門研究解決困難問題,促進工作落實,并實行“縣級領導包鄉(xiāng)鎮(zhèn)、鄉(xiāng)鎮(zhèn)政府包落實、業(yè)務部門包技術”的工作機制,靠實各級黨委政府和部門工作責任,抓實“種、管、收、儲、運”等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
2018年,臨夏州推廣“糧改飼”面積29.9萬畝,比2017年增加近20萬畝。目前全州開展“糧改飼”的企業(yè)與合作社達281個,流轉土地7.2萬畝,訂單種植7萬多畝。為了確保“糧改飼”工作改得動、改得好、群眾受益,2018年,臨夏州各級財政加大對秸稈收儲加工機械購、青貯物資等進行補助的工作力度,州、縣投入財政資金1.5億多元,新購置各類收貯機械2789臺,總共投入各類機械4.08萬臺,組建100多個秸稈收貯加工流動服務隊,基本實現摟草、打捆、青貯包膜全程機械化。
隨著“糧改飼”工作的深入推進,臨夏州大批農業(yè)迅速建立起飼用玉米全株商品產銷體系。目前,這些企業(yè)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經營,使當地所產飼草不僅熱銷給周邊地區(qū),而且遠銷西藏、內蒙古、新疆、廣東、福建等地區(qū),形成了飼草生產、加工、銷售為一體,有效助推廣大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產業(yè)鏈條。
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(fā)布,部分資料來源:河南日報、陜西日報、甘肅日報,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。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