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藥的常見分類
農藥的品種多種多樣,現如今,在世界各國注冊的農藥就有1500多種,當中常用農藥達300多種。農藥的分類的方式各式各樣,zui常見的主要按以下3種方式劃分:
一、按主要用途劃分:
殺蟲劑、除草劑、殺菌劑、殺螨劑、殺線蟲劑、殺鼠劑、植物生長調節(jié)劑、殺軟體動物劑等。
二、按來源分類劃分:
礦物源農藥、生物源農藥、化學合成農藥。
三、按化學結構劃分:
有機合成農藥的化學結構類型有數十種之多,主要的有:有機磷(膦)、氨基甲酸酯、醚類化合物、擬除蟲菊酯、苯氧羧酸類、脲類化合物、有機硫化合物、酰胺類化合物、三氮苯類、有機氯化合物、酚類化合物等等。
農藥標簽常識
上面我們提到了農藥保存時要注意查看說明書與標簽,那么,對于一些常見的標簽,我們應該有以下的基本認知:
PC(百分濃度):表示藥劑中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。
ppm(百萬分濃度):表示藥劑中有效成分的百萬分含量,就是百萬分之一。
EC(有效濃度):能使防治對象,如害蟲,病菌或雜草毒死,而對作物安全無害的濃度。
LC(致死濃度):能引起受試驗動物死亡的濃度,通常用ppm表示。
MEC(zui大有效濃度):對害蟲有一定防治效果,而對作物安全無害的zui大藥劑濃度。
DP(粉劑):有一定規(guī)格和含量的細粉狀農藥,只能作噴粉或拌種、制毒餌等用。
施藥的5大注意事項
1、確診斷,對癥下藥。防病的藥治不了蟲,即使都是殺菌劑,也沒有包治百病的。比如惡霜靈能防治瓜果腐霉病、番茄晚疫病、黃瓜霜霉等卵菌病害,但對其他類型真菌卻沒有效果。
2、強預測,適時打藥。要知道,施藥也分天時地利人和。病蟲都有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,如美國白蛾的幼蟲孵化期,幼蟲相對集中,抵抗力低下,是防治的zui有利時期;對于一些保護性藥劑,更要注意用在病菌大量侵染之前,因為他們對已然侵入的病菌是無效的。
3、好器械,施藥到位。防病蟲其實跟滅火是同一個道理。噴灑的器具也要做到精良。藥劑要達到病蟲害發(fā)生和可能造成侵染的部位。如蟲害在大面積流行時,采用機動噴霧,甚至飛機噴灑作業(yè)也是必要的。
4、確配藥,保質。我們人治病吃藥,講究藥效藥量,植物也一樣。在給植物打藥也要保證劑量,如用手動噴霧器給葉面噴藥時每畝不能少于60公斤,不然就很難做到全面保護了。
5、輪用混用,保持藥效。*,連續(xù)多次的使用同一種藥劑,抗性會迅速增加。所以要輪用混用不同類型的藥劑來提高防治效果。
農藥的*存放常識
農藥的存放對于農民來說,是一項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。只有將農藥妥善保存好,才能減少農藥失效,避免人、畜等中毒事故。
1、失效處理:對已失效的農藥采取深埋處理,不可隨意丟棄。
2、說明書及標簽:保存好農藥的標簽及使用說明書,對已破損的農藥瓶農藥袋等包裝進行更換。
3、密封保存:對于可濕性粉劑農藥,要注意密封保存,防止粉劑吸濕后結塊失效。
4、標簽破損:對標簽已失落或模糊不清的農藥,須重新用紙寫明品名、用法、用量、有效期限、使用范圍,貼于瓶上或袋子上,以備日后正確使用。
5、易揮發(fā)處理:敵敵畏、樂果、辛硫酸等一些農藥易揮發(fā)失效,造成空氣污染,保管時一定要把瓶蓋擰緊密封。
6、溫度控制:大多數粉劑農藥在高溫情況下容易受影響,要對照使用說明書,注意保持溫度。
7、保存位置:辛硫酸類型的農藥怕光照,長期見光曝曬會引起農藥分解變質和失效,要再陰涼處進行保存。
8、濕度控制:粉劑農藥和植物調節(jié)劑,很容易吸潮結塊,要注意保持干燥,同時還要留有窗戶,以便通風換氣,要保持儲存濕度在75%以下。
9、分類存放:農藥分為堿性、酸性和中性。堿性農藥有敵稗、石硫合劑、波爾多液等;酸性農藥有敵敵畏、爾果、溴氰菊酯等;中性農藥有克溫散等。
10、防止事故:凡是農藥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,在保管時是放在專柜或木箱中,并要在外面加鎖。
特別注意:
農藥不能與糧油、豆類、種子以及蔬菜同室存放;
乳油劑和煙熏劑農藥不能與火柴、機油、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共同存放;
不能存入人、畜、禽附近,特別要防止小孩接觸。